中美再次暂停实施 24% 关税 90 天,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?
关于这次中美双方同意把24%的那部分额外关税再摁下暂停键90天,算是给紧绷的贸易关系又松了松弦。但这个“休战”背后,有几个点值得咱好好琢磨一下:
一、核心政策内容
1.暂停范围与期限
中美同步暂停:自2025年8月12日起,双方暂停对彼此商品加征的24%关税90天,但保留10%的加征关税。
非关税措施调整:中国暂停或取消针对美国的出口管制、不可靠实体清单等非关税反制措施,例如:对4月4日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的16家美企继续暂停措施90天;完全解除对4月9日列入名单的12家美企限制。
2.覆盖商品领域
美方暂停品类:半导体设备、锂电池、光伏组件、消费电子(如智能手机、笔记本电脑)、医疗设备
中方暂停品类:大豆(占美对华出口35%)、液化天然气(LNG)、汽车零部件。
二、暂停关税的背后原因
1.美国方面:
美国扛着高通胀和农民压力: 生活成本本就高,关税推着物价往上走(平均每家一年多花近2万人民币买东西),老百姓怨气大;农业州的大豆出口骤降(对中国出口暴跌了7成多),美国公民怨气满满,马上要大选了,政府也得掂量选票。
2.中国方面:
中国出口和企业成本压力大: 国内对美出口数据不太好(7月同比掉了超过21%),手机电脑、搞半导体的企业成本被关税堆高,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,订单也受影响。尤其像那些依赖美国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,工人生活压力也很大。
全球供应链也喊痛: 再这么高关税下去,企业受不了,比如苹果造手机的配件贵了,特斯拉装车的零件也贵了,成本涨个一两成很常见。这链条一乱,全球经济复苏也受影响。
三、企业应对政策以及建议
1.供应链合理布局: 供应链别全挂在美国一棵树上,有能力的去墨西哥、越南设点或其他国家分散风险,降低单一市场依赖。
2.合同成本锁定: 谈生意签合同,尽量把关键物料价格锁定90天,别等关税万一恢复被迫涨价。
3.规则合理化: 要卖东西进美国市场,还得查清楚自家产品里的美国成分占比,确保符合那边“20%或以上美国原产”的特殊规则(尤其像汽车零部件),避免造成损失。
总结:“贸易战无赢家,但战略性休战能让双方避免输得更惨。” 企业需把握缓冲期,加速技术自主与市场多元化。90天后的变数依然很大,现在企业能做的是利用好这波缓和,该降成本降成本,该谈订单谈订单,同时要做好抵御风险的工作。